您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新闻>文章详情

第三届全球治理改革论坛2022报告发布会

点击:

更新时间:2022-12-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络

光明网讯(记者赵宇)2022年12月3日,“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第三届全球治理改革论坛暨2022年全球治理指数报告发布会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日报、中国外文局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等部门和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共分为四场专题讨论和一场指数报告发布会。

会议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韩强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本次会议的主题和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议线上合影
第一场专题讨论的主题为“全球文明与全球治理”,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部主任张萍主持。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发表了题为“全球文明的进步与全球治理的变革”的演讲。他指出,面对文明冲突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当共同推进全球文明进步,弘扬全球文明的治理理念,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和“全球善治”理想目标的实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教授以“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视角”为主题进行发言。他认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难题的关键在于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提供理念、智慧和方案的同时,需要继续加强全球文明建设,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杨雪冬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全球化平台期与国家的韧性”。他认为,在全球化进入平台期和不确定性出现井喷的情况下,国家的“韧性”日益凸显,这种韧性归根结底是国家—社会—市场关系的韧性,尤其是社会的韧性,因此应当期待一种以“社会为中心”的国家韧性,而非以“权力为中心”的国家刚性。
第二场专题讨论的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主编谭秀英编审主持。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王正毅教授以“现代化理论的困境与世界体系分析”为主题进行发言。他在阐述现代化理论的兴起背景与具体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我们当前面临着什么样的世界”以及世界体系的支撑动力等问题,并指出应当将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世界体系中进行深入研究。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发表了题为“‘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变化”的主旨发言。他认为,和平与发展的概念面临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和新的挑战,因此应对其进行重新定义,并由此把握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战略危机,而只有切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和平与战略机遇。吉林大学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雪莲教授深入探讨了“数字全球化与全球数字治理的议题”。她从数字全球化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全球数字治理当前出现了一系列的新议题,并由此指出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问题的精准化治理,尽管这有可能带来全球治理的新矛盾,但总体上有助于在科学层面解决全球治理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员任晓教授探讨了“全球治理的新危机与中国的作用”。他指出,全球治理在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面前出现了失灵,俄乌冲突则再度引发了诸多全球性危机,同时,大国合作也在关键时刻出现了危机,中国应当审慎应对这些危机和挑战,通过渐进的方式在不同领域追求点滴的进步,推动全球治理各项倡议和原则的落地。
第三场专题讨论的主题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议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任杨原副研究员主持。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发表了题为“中非发展合作的伦理性与现代性”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已经成为拉动非洲发展的关键动力,而西方对非洲的不公正治理方式则需要反思和批判,同时,全球治理由谁治理、非洲为何缺乏全球治理话语权、如何使落后国家恢复其民族自信心等重要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就“深化全球治理知识体系研究”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在应对全球治理困境和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应当提供更多的知识、智慧、思想和理念,使中国特殊的地方性知识转化为全球的一般性知识,就此而言,我们应当综合运用人类一切知识和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寻找出路。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以“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思路”为题作主旨发言。他认为,当前全球治理的大趋势表现为大国性的加速所带来的全球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困境,而现有机制无法有效应对全球治理出现的问题,因此,中国应当致力于探索新的全球治理理论范式和规则,全面深化对全球的融入和对世界的塑造。
第四场专题讨论的主题为“全球大变局与新型国际关系”,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编辑部主任郑韶武研究员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贞晔教授探讨了“时代之变、世界之变与全球治理大变局”,他强调了时代之变中新科技革命与新经济形态之变的重要性,并从东西之变、南北之变和文明之争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世界之变,同时,他还从治理主题、治理行为体和治理格局的变化等方面对于全球治理大变局进行了深度阐析。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宋伟教授作了题为“构建健康的中美竞争关系”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中美战略竞争不可能消失,而当前的国际形势也导致中美之间的位置性竞争更为凸显,构建有底线、有边界、有道德健康的竞争关系对中美双方都有好处,而恶性竞争则不符合中美双方的基本利益。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研究员的发言主题为“从二十大报告看中国外交的传承与发展”。他从八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外交的重要论述,并且认为新征程上面对更为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外交将更加彰显全球视野和世界情怀,进一步传承优良传统和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以更大决心和能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大变局、新科技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报告。他从全球大变局与世界动荡变革期的时代背景分析入手,强调了新科技革命的重要影响及其为中国带来的新发展与新机遇,并指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根本在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形成更加完备的中国方案。
在开展学术研讨的同时,与会专家共同见证了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全球治理指数2022报告》的发布。全球治理指数由“机制”“绩效”“决策”“责任”四部分及各自的具体指标组成,旨在通过客观数据衡量与评估全球189个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本次发布的《报告》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发布的第九份年度报告。《报告》在对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年度状况进行系统评估的同时,还根据目前的指标体系回溯了近十年来的各项数据。在此基础上,《报告》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辉煌十年”为主题,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成就和重大贡献。在发布会上,全球治理指数项目主任、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严行健副教授对于报告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何奇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宋伟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吉林大学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雪莲教授等专家学者针对报告内容和全球治理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评议,对于报告的完善提出了改进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isuad.com
本文地址:http://www.misuad.com/news/hyxw/20221206244.html

联系方式

徐先生:139 2600 0305